您的位置: 首页 >法律法规>专家说法

专家及业内人士建议加快出台殡葬法规范殡葬市场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5-23 09:24:58 【字体:

针对公众质疑的“殡葬暴利”、“死不起”等热点话题,专家和业内人士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前国家急需通过加强监管、加大引导、加速立法等方式多管齐下,规范殡葬市场,保障群众殡葬基本权益。

  打造“阳光殡葬”

  公众应如何看待“殡葬暴利”?长期从事殡葬理论研究的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乔宽元分析认为,在我国,某些殡葬用品出现暴利现象,其中,以骨灰盒、火化棺等为突出。我国各地殡仪馆中围绕遗体火化的基本服务,基本不存在暴利现象。为此,不宜把某些殡葬用品的暴利扩大到整体的“殡葬暴利”。

  乔宽元说,从上海市来看,丧户已可自由地、方便地从市场(殡仪馆外)获得骨灰盒等殡葬商品。殡仪馆所供应的骨灰盒平均占总需求量的50%左右,低的仅占30%。殡仪馆销售的骨灰盒,已经基本形成了由低(如百元左右)到高(如几千元)的价格系列,为丧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空间。这是殡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表现。

  针对老百姓对殡葬服务满意度不高的问题,浙江省嵊州市殡仪馆副主任吕鹏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殡葬服务内容不够透明。一般殡仪馆除了对基本殡葬服务项目、收费价格进行公示外,群众对其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收费价格知晓程度不高,容易出现被动消费,从而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

  吕鹏认为,坚持诚信服务,打造阳光殡葬,是殡葬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必由之路。“诚信服务说到底就是实行‘阳光服务’,真正让群众明明白白消费,充分保障丧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他说。

  倡导“厚养薄葬”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容易将殡葬纳入“孝”的范畴,使得“厚葬”的理念在不少老百姓心中深植。

  乔宽元认为,“死不起”可分为绝对“死不起”和相对“死不起”。贫困群体及因病致贫的群体,属于绝对“死不起”的群体。对于这部分群体的特别呵护和关照,是解决“死不起”的重心所在;相对“死不起”是指因攀比心理而造成的“死不起”。“攀比心理”在丧事中普遍存在。一旦超过了自己的消费能力,就造成“死不起”的现象。

  “因此,殡葬高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旧习俗和相互攀比心理的影响。其中,少数人的殡葬奢华消费更是危害严重,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乔宽元说。

  为此,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要在社会上大力提倡现代殡葬文化消费,将“厚葬”旧俗转变到以人为本的“厚养薄葬”轨道上来。

  记者了解到,基于这一理念,民政部在近期部署惠民殡葬服务时明确要求,优先对骨灰寄存、树葬、草坪葬以及骨灰深埋、撒散等生态葬法实行费用减免,倡导绿色人文殡葬。

  呼吁“加快立法”

  长期从事殡葬服务的广东省广州市殡仪馆副馆长段平如认为,我国殡葬行业缺少统一的行业标准,也是屡受质疑的原因之一。1997年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是目前针对殡葬业制定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法规文件,但其内容有限,且距今已有十几年时间,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要。

  段平如建议有关方面加快出台殡葬法,为规范殡葬市场环境奠定法制基础。同时,尽快建立殡葬行业标准体系,形成全行业共同遵守的技术准则,规范殡仪服务,全面提高殡葬业服务质量,推动殡葬业向文明、科学、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环球殡葬研究所所长鲍元、民政部101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金生等也呼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适时出台殡葬法,对墓地的规划、定位、分类、经营主体、准入机制、墓穴租售、墓穴使用以及相关等方面,均作出明确规定,杜绝非法建墓以及违规售卖墓穴的现象继续发生,从而实现公墓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在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段平如认为,民政、工商、城管等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和联络,充分利用政府机关的执法权,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内积极执法,及时纠正和治理违规、违法行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