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重要发布>调查报告

关于汉寿县落实惠农资金和政策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24 11:04:20 【字体:

关于汉寿县落实惠农资金和政策工作情况

查 

——2022330日在县第十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次会议上

县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术刚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3月中下旬,县人大农业委围绕县委“强工稳农、活旅靓城”战略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求为牢牢牵住农村集体经济的“牛鼻子”,进一步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就我县落实惠农资金和政策工作组织开展了专题调查。受疫情影响,在3月15日下发正式调查通知后,本委于16日至18日,通过电话访谈、电子问卷、个别座谈等形式,向龙潭桥、崔家桥、沧港、蒋家嘴、军山铺等乡镇及部分农户调查了解惠农资金和政策落实的具体情况组织农林水畜等县直单位分管负责人和专委会委员18日召开的调查座谈会上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我县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充分发挥惠农政策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各项惠农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机制,惠农政策在我县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增产,农村经济朝着又好又快发展方向迈进。

一是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通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和种粮大户奖励资金的及时发放,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项目、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的落实,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的有效开展,减少了种粮投入成本,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巩固了土地在农民心中的地位,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了荒山荒坡的开发和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渐发展壮大,科技增粮成效显著,202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62.35万吨,实现粮食产量18年连增,粮食生产稳中向好实现发展,充分发挥了农业基本盘、“三农”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二是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增添了动力。随着蔬菜产业发展资金、乡村振兴特色水产扶持资金、棉花大县奖励资金及油茶林补助等各项补贴及扶持政策的落实,以及扶持力度的逐年增加,广大种养殖户进一步恢复了信心,特别是作为我县特色主导产业的蔬菜和甲鱼产业,种养殖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规模化种养殖不断壮大,品种质量明显提高。目前,我县备案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个,认证绿色产品5个,“汉寿甲鱼”入选湖南省“十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列入省“一县一特”名录。

三是为农民兼业创收提供了条件,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在财政补贴资金的引导下,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民投资农业机械的积极性。2021年,全县共计争取上级补贴资金3400多万元,受益农户764户农机具的推广从品种到数量都有了较大突破,农业装备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快速拓展,进一步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有力的推动了剩余劳动力转化和农民增收。

四是广大农民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县政府始终坚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执政理念,把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作为推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重要举措来抓。去年,我县率先在“我的常德”APP上新增森林生态效益林补贴、退耕还林生活补贴等35项惠农财政补贴查询功能,借助新媒体平台“快、准、全”的集中优势,将政策的宣传推广和资金的发放管理进行有效整合,真正做到“部门发得出,群众收得到,政府管得住”。2021年全县投入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六千多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农村安全饮水、产业开发、道路交通、公益岗位、金融扶贫、乡村建设、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和巩固提升等项目,落实开发公益岗位1283个、沟渠清淤改造12.4万米、建设农村小水源3处及管网设施2000米、种植药材2500亩、改造危桥2处、公路硬化拓宽整修3800米等近2000个项目实施内容,让全县人民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各项惠农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政策宣传不够深入。惠农政策项目多,农民群众知晓率不高,个别村干部还存在落实惠农政策上不公开、不公正、不负责及项目落实不透明等问题。

二是贯彻落实有偏差。受村干部素质、精力等因素影响,导致出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项目录入的基础信息资料部分失真、扶持对象定位不准、没有实现应补尽补等问题。此外,还存在长期外出务工土地撂荒、土地承包权转让、承包者没有耕种的农户仍然在享受种粮补贴政策的情况。

三是惠农资金监管不到位。资金管理使用不够规范,部分乡镇存在专项资金未设立专户,与其他资金混账管理,拨付不及时,报账手续和资料不全,没有专款专用,尤其是村级存在捆绑使用的情况比较多。少数项目资金存在“人情化”“关系化”的“戴帽”现象。

四是资金碎片化问题突出。近年来,随着“三农”投入逐年加大,惠农资金长链条、低效率的分散管理模式弊端也越来越突出,资金分散,种类繁多,在项目申报、审核、实施过程中缺乏统筹规划,项目资金难以产生聚合效应。

三、几点建议

惠农政策不仅是一项强农政策,也是一项惠民的有力措施,更是一项民心工程。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干群关系和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更影响了我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如何做到好事办好,我们建议:

一是强化惠农政策宣传。通过整合网络和新媒体资源,采取更加灵活、便捷、高效的宣传形式,提高政策入户率,要把各项惠农政策的主要精神实质和操作程序向群众讲透彻,向村组干部讲清楚,做到家喻户晓,群众明白。同时加大公开力度,对各类惠农资金实行阳光操作,增加政策落实的透明度,真正达到公开、公正、公平,将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增加惠农资金投入。要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不断增加‘三农’投入”规定要求,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各职能部门要准确把握国家的惠农方向和重点投资领域,加大跑办力度,争取更多的惠农项目和资金,惠及全县人民。同时,积极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三是确保政策精准到位。县政府要督促政策主管部门准确把握政策范围,严格执行政策标准,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人、落实到户。对普惠项目,有关部门要摸清底数,抓好落实。比如,将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的发放对象定位为实际种粮农民,具体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种粮的农民,以及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开展粮食耕种收全程社会化服务的,根据服务双方合同(协议)约定,确定补贴发放对象,原则上应补给农资价格上涨成本的主要承担者;对流转土地种粮的个人和组织,根据签订的流转合同(协议),确定补贴发放对象。在执行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确定统一的补贴标准,依法依规公开补贴信息,通过“一卡通”等服务方式及时将补贴资金发放到实际种粮农民手中。

四是健全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对惠农政策项目从登记到发放各个环节上,都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加强对政策落实人员,特别是“一线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和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审计和财政部门的监督作用,保证惠农资金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各项惠农政策在落实工作中不走样。加强各环节的监管,严防惠农补贴被截流、套取,使各项惠农补贴按时、按标准发放到农户手中。

五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要按照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扶持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各政策主管部门要抓好惠农资金的备案工作,财政部门要主动做好惠农项目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科学编制项目库,整合现有的各项惠农资金,统筹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快改善我县农业和农村基础条件,集中打造蔬菜、甲鱼2个特色农业百亿产业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